首页

国产美脚免费专区

时间:2025-05-27 11:43:17 作者: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 浏览量:37386

  中新网青海玉树8月22日电 题:澜湄青年玉树谈:立江源 眺未来

  作者 潘雨洁 张添福

  “在学校,我结识到来自澜湄各国的朋友,与他们的交往‘唤醒’了我,好像日常生活可以被不断翻新,这让我无比充盈。”21日,复旦大学新闻学系研究生李大武说:“我坚信,诚恳的沟通能够唤起自我与他者、附近与远方的勾连,建立起有效、持久的友谊。”

  当日,“同饮一江水光影耀澜湄”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启动。来自澜湄六国的青年代表围绕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、促进人文交流”主题展开对话交流。

  澜沧江-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玉树,一路向南穿过中国西藏、云南等省区,后流经老挝、缅甸、泰国、柬埔寨、越南五国,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的天然纽带,也是流域民众繁衍生息的摇篮,孕育出辉煌的文明。

图为澜湄六国青年代表对话交流现场。马铭言 摄

  来自越南的阮光雄认为,年轻的优势在于敢想敢试、心态开放、学习能力强,“但我们可能因缺乏经验而产生误解或偏见,”他说,“交流的第一步是互通、了解彼此,”阮光雄说,“但更重要的,是学会转换立场、主动理解他人需求,发现互补性才能达成共识。”

  “正如中国古语所说,‘百闻不如一见’,”阮光雄表示,“到处走走、亲身经历能够让我们更接近真实,要先愿意去看,才能看得见。”

  大理大学缅甸籍教师张凯琦对此深有同感。在中国五年,她常常用照片或短视频记录生活点滴。在她眼中,许多中国城市非常古老,但生活在其中的年轻人却新潮:“看上去的跟实际上的很有反差,两种气质集于一处,非常有趣。”

  谈及近年来备受欢迎的跨国人文交流及学术合作项目,他们纷纷表示,越来越多澜湄青年从政府间开设的留学项目及奖学金、高校合作、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中收获机遇与成长。

  “例如,201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成立的澜沧江-湄公河青年交流合作中心,其中许多社会实践、高校智库项目都非常有意思、有帮助。”来自缅甸的艾可安补充到。

  除去高校间的学术互动,青年代表们也期待今后有更多诸如研学旅行、文化艺术展览、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人文交流项目,“我们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实时记录、分享体悟,各国媒体也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”来自泰国的李娟表示。

  正在中国读书的老挝青年苏朋则认为,分享节日文化是各国青年相亲相近最直接的方式。“比如泼水节,在中国和老挝,民众都会隆重庆祝,各地活动极具特色且富有生机。”

  在交流中,来自复旦大学的李大武分享自己求学期间的心路历程:“起初也曾对未来感到焦虑、迷茫。”后来,他和同学们一道,在暑假参与玉树澜湄源头寻访活动、成为支教队员在当地创建水文化社团;平日里,他在线上课程平台积极与各国同学分享资源,参与学校组织的澜湄美食周,与大家一起绘制澜湄长卷,丰富课余生活。

  经历了一系列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后,李大武称,自己“渐渐找回内心的沉静”。如何为六国青年沟通创造明朗的场域?在他看来,对话要落在实处,“许多问题,做多了自有答案”。

  “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下,年轻人应有包容温和的心态,才可以观察不同生活方式、体会其中的乐趣。”李大武说,还要在交流中保持真诚,珍惜“同饮一江水”带给六国的天然共性,从被动进入到主动“浸入”,从重视结果到学会与人分享过程中的风景。

  “我们不要因登高望远而忽视平凡的生活。”他觉得,青年应该像澜沧江水流淌过土地一般,从脚下获取实实在在的力量。“一个真实的现在,可以开垦一万个美丽的未来。”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驻印尼使馆提醒在印尼中国公民注意旅游安全

要致富,先修路。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,重庆大学教授白涌滔以特大跨桥梁为例,在建设、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,希望加快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交通领域的融合发展,“希望用更多的路连接起这个区域的人民。”

江南造船再交一艘世界最大舱容乙烷双燃料运输船

总的看,当前基层“三保”呈现总体平稳、局部偏紧的态势。根据全国基层财力总量测算,“三保”底线是有保障的。以2023年为例,基层“三保”支出约占可用财力的五成左右,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刚性支出,占可用财力的八成左右。局部地区“三保”压力增大,主要是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、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。

半年来第七次!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再赴中东

李忠表示,下一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做实做细社保卡居民服务“一件事”,持续深化省级“一卡通”,大力推进区域“一卡通”,逐步实现全国“一卡通”。

广州持续高温 儿童戏水消暑

畅通数据供给渠道,打造数据跨境先锋。依托前海、河套推进科研、金融、医疗、交通等领域数据互联互通,建立离岸数据中心,打造算力出海、数据跨境枢纽。同时开发高质量综合数据集,用好市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管理平台,按照“应公开尽公开”原则开放公共数据。在医疗、教育、金融、气象等领域打造行业数据集,打造1千万亿字节(PB)多模态中文语料数据库;探索“政府统筹建设、授权数据使用”新模式。深化数据治理,构建城市级数据流通赋能中心,建设数据流通生态联盟,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,实施大数据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计划,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50%、最高1000万元资助。

冰雪经济,乘着“冬”风“热”起来

“我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迎来重大变革的前夜。”马丁·雅克毫不掩饰自己对未来世界发展的憧憬与期待,称“以全球治理为例,世界已经被西方主导和统治了200多年。但这种情况现在正面临挑战。”他谈到,2023年8月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呼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,这就是这种趋势的有力证明。据他观察,全球治理愈发民主,权力正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,这是世界大势。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,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内,这些可能性将会为国际金融体系带来重大改变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